2004台北雙年展觀後感(上)
台北雙年展《在乎現實嗎?》,其實是個滿輕鬆愉快的經驗,我們一行人就在北美館的每個樓層邊走邊玩,試著為每件作品找出他可愛搞笑的含意,這樣的觀賞方式,對於生平第一次到美術館的文(我弟同學),應該是一次特別的經驗吧!
相對於油畫、水彩、書法、雕刻這種基礎的美術,我比較偏好裝置藝術、多媒體的表現形式。自己本來就沒有那種基本功,看看現代藝術那種天馬行空的創意的確是個比較容易進入狀況的選擇。這次的雙年展,作者自省的角度,由過去的個人、社會,更擴展到其他國家、或社會的低下階層。所以,這樣的展覽並不只是要讓人看「美」,有些展品甚至在美感上有些失敗,但它做為裝置品的存在,卻可以提醒觀者反思自身的處境,甚至引起互動,那就達到了藝術品(或許這個詞並不恰當)被創造出來的目的。
以下我稍微分享一下一些觀賞的心得:
《寶藏巖泡茶照相館》是一個位在新店溪旁的老社區,一度因為都市計畫面臨拆遷,照片中的照相館,老舊的無法想像,灰白斑駁的牆,狹小的窗戶、老舊的房子好比一口未經矯正的牙,由外觀看來似乎就要潰爛。但是經過幾位藝術家進駐,他們整理這個空間,讓他成為茶館,為來訪的鄰居、訪客攝影,並留下記錄。這樣的過程,讓建築也活了起來,有了感情與互動,於是老舊建築重新呼吸,又有了復古的美。
《許願樹》是John Lennon的遺孀小野洋子的作品,擺設在主要展廳的入口處,應該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互動式作品。自從藍儂被槍殺之後,洋子就依日本習俗,在各處推出許願樹這樣的行動藝術作品。她曾與藍儂發表過這樣的宣言「獨自作夢可能只是夢,但我們一起作的夢就是現實(1972)」,就是這樣的想法,洋子讓許多人的願望覆蓋許願樹,夠成了一種美麗但詭異的景象。詭異兩字是我所加的,因為我不是很贊同這樣的烏托邦想法,儘管他們夫婦倆是反戰、嘻皮世代的精神象徵之一,但那個Woodstock式的愛、和平、做愛與迷幻藥的時代,激情之初成就了反越戰這樣的重要成就,但卻也有些隨著LSD沈入自己的世界裡了。今天看起來,一堆人綁上自己的願望,世界並不會變,世界根本不會和平,我想洋子大概只是透過這樣的作品,讓大家回想起那個一起作夢的時代吧!真正要改變這個世界,還是需要大家一起行動才行(這又會是另一個長篇大論了)。
(待續)
2004-11-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