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紀錄片回憶錄
看到今天的破報,針對台灣紀錄片十年發展的專題,千百種回憶湧現。想起來,我擁有攝影機也已經有五年半,從最初想要拍攝紀錄片,也已經有六年了。跟十年好像也沒差太遠,因此,我決定也寫一篇紀錄片與我的專題。
深深的喜歡上電影之後,看了許多學校放映的影片,漸漸的也想要自己掌握攝影機,後來學校放映青春無敵同志片《美麗少年》,並邀請導演陳俊志出席座談,我問了他簡單的製片問題,感染了影片裡的樂觀氣氛,那時我想,自己離紀錄片應該不會太遠吧!
1999年4月,老爸老媽幫我買了第一代的SONY D8,不便宜要花四萬多大洋。有了他,我的腦筋開始轉啊轉,想著要拍攝的對象與題材。當然也開始去看許多電影相關的書籍,因為電影太龐大,紀錄片確實比較容易入門,於是專注在紀錄片拍攝學習。不過這幾年來,我拍攝的經驗其實超級少,可以用手指數得出來:一次比輸的足球賽、畢業典禮、一場喪禮、幾場婚禮、公司尾牙表演、紐西蘭與法國的旅遊與零碎的生活片段......大概就這些。這些材料看起來,只是「記錄」,稱不上紀錄片。
但我確實做過一個自認不簡單的事情,就是家族記錄。在完成碩士論文口試的畢業前夕,我隻身回彰化老家住了幾天,跟我爺爺一起。我帶著攝影機、角架與我想問的問題,想要記錄爺爺這一代,與他的上一代的事情。我想知道我們家為何落腳在這裡,為何有今天的局面。
我架上攝影機並開機,爺爺也緩緩點起了煙,開始講起他年輕時候到花東伐木、拜師學術法、我們家的煙草種植過程、以及我老爸我奶奶的許多事情。煙冉冉上昇,一些小時候聽說過、長大不敢問的事情,朦朧中好像又看得清楚些了。當然,他也講了我的小孩子應該怎麼取名字的重要規則(那應該只是參考吧),都被我記錄了下來。
事後,因為爺爺的生活與個性讓我有點討厭,一方面不想理他,一方面直到幾個月前我才建立好基礎的剪接環境,所以這一段記錄,都還只是毛帶,尚未整理過,所以實際上,我還沒有拍過一部真正的紀錄片。不過我還清晰的記得我的姑姑叔叔,那時候知道我去錄影,都要求我一定要每一房都要發一份帶子,作為記錄與家訓。我想我的考古之旅,除了吃到很多小吃之外,確實有相當的意義。
儘管現在這台機器應該只要兩萬多,但我所記錄下的一切一切,價值絕對是難以衡量。如果你也覺得這樣的家族訪談很棒的話,馬上去做吧!
2004-10-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