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建築專題(上)
緩慢速度的開始想像電影「親愛日記」中,那位大鬍子導演,帶著白色無罩式安全帽,騎著舊舊的偉士牌,穿梭在義大利的郊區小巷中。可以不用很快,大約可以一邊想事情的速度就好了,在義大利晴朗的天氣之下,是件多舒服的享受啊!
想不到我也有這個機會體驗這種感覺,為了建築的作業,決定拍幾張竹東鎮上的老房子,於是背著相機,騎著車四處逛。天氣是陰陰冷冷,根本不像義大利那樣溫暖,我也沒有偉士牌、沒有熱情的大鬍子。不過倒是很享受這種悠閒的時光。
儘管為了尋找拍照目標,一邊騎車一邊目光會往窄窄街道兩旁的望去,有些危險。幸而下午三四點鎮上並沒有趕時間的人車,這一點倒是很讓人放心。
竹東是一個有點歷史的小鎮,儘管因為科學園區的發展,在竹東外圍蓋起了好幾棟的公寓大樓,住進了外來住民。然而鎮上真正的行政區周圍還是佈滿四層樓以下的建築,常可以看到老年人,並且以客家話為主要語言。在這種舊舊的街道感覺中,可以找到很純粹的人情味和老建築。
以尋找一些特別的建築為目標,朝窄小的巷道中走去,是另一個新的天地。出現了庭院式的住宅,不超過兩層樓,宅前有樹。彎彎曲曲的道路適合來往的人溝通。
「迷路」在這裡變成一種享受,不知名的地方可以發現未曾體驗的景致,喜歡到郊外的朋友們一定知道。 接下來起將會陸續介紹這次拍到的一些東西。請期待!
內與外的差距
由新竹市沿著主要道路進入竹東,迎接我的是一棟棟新蓋的公寓式大樓。受到科學園區及工研院外來人口的影響,竹東鎮外圍的新房子多了起來。
建設公司與政府就這樣,把農田中間開一條路,粗暴的穿越,只留下鐵欄杆稍作遮掩這赤裸裸的田地。原本農田與道路之間緩衝的樹林或是田埂,在這裡並不需要。那座小廟(好像是土地公廟)很突兀的立在那,以一種不協調的方向,想要抵擋開發的腳步。值得慶幸的是,新建的大樓似乎進不到舊竹東市鎮的靈魂深處。往較狹窄的街上走去,街景變得不同。在照片中可以發現,以水泥、磨石子的灰色街屋在這邊才是主角,它們有木頭的方形窗戶,樓高不會超過四層樓,並具備有給路人方便的騎樓。與之前的新大樓比較起來,發現這些友善、不具壓迫感的元素還是比較溫暖。
走著走著來到了新竹客運竹東站,這棟建築乍看是以幾何的方式鑲嵌而成,具有水平與垂直方向延伸的趨勢,左方候車停的遮雨簷以波浪(/\/\)的形式,為這棟建築帶來觀賞上的趣味。可惜左方二樓處現為泡沫紅茶店(可能是車站出租的),茶店的裝潢與招牌無法與車站結合,反而成為一種無法融入的不和諧感覺。
在新舊交接的鎮上入口處,我看到一棟外面漆著橘色的大樓。看膩了白色、米色或灰色的建築,這棟大樓的顏色倒是讓人眼睛一亮。許多外國人喜歡將自己的房屋重新油漆,讓我想起了「巴黎野玫瑰」中,在法國帶有情慾色調的海岸邊,漆著房子的男女主角。剎時很想找一棟屬於自己的木屋,用力漆他個幾天。
註:竹東鎮工商薈萃,位處新竹縣中心地點,也是交通樞紐地帶,是溪南地區(頭前溪為界)八鄉鎮中首善的重鎮,曾經為台灣省三大鎮之一。竹東早期以製造樟腦聞名,其後石油的鑽探、水泥及玻璃工業的設廠及林場集散場的拓展下。使本鎮的繁榮一日千里。近年來因科學園區將竹東頭重、二重部分地區畫入,更延續了本鎮的生命力,轉型為高科技研發中心。(本段抄自官方資料)
(原作於2000年11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