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2

竹東建築專題(下)

如何殺死一棟房子


再看看竹東街頭的照片吧!一切不言而喻。但是街上還是有他的特色,若是您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個小鎮裡主要的商店還是「傳統產業」:診所、家電行市街上最多的兩種商店,家電行多到我不知道該把我壞掉的烤箱送到哪一家修,只好隨便找一家外觀看來最舊的店,隨興所至囉。

在一間7-ELEVEN的樓上,我找到了一棟看起來與其他房子不同的建築。不同於常見的灰色洗石子牆面,它貼上暗米色的磁磚,有點驕傲的站在街角。

配合上週的幾張照片,在街道轉角處的房子多是作成弧形的牆面,有點舒服、有點和諧。窗戶上面的牆上還有精緻的雕刻,老師說這有雕刻巴洛克的風格,的確精美,卻不會像典型的巴洛克建築般華麗的讓人喘不過氣。天藍色的木窗破了一些,用木板補起來,不代表破爛,反而是傳達:「這種窗戶破了就要這樣補,其他的方式都不可以喔!」的這種意念。

目光往房屋的側面,找到了它特別的窗戶。上方遮雨的窗簷與下方的窗台都是小小的、三角形,窗戶則是窄窄高高。這種窗戶,在竹東還沒找到相同的。就建築語言而言(老師講的),這種窗戶是Art Deco的樣式,以幾何圖案建構出窗戶獨特的外觀,隱含有對未來的憧憬(三0、四0年代很流行)。而就實用面而言,可別以為窄窄的窗戶就失去了身為「窗戶」的用途而只有裝飾之嫌囉。看看那外推的窗戶,可以推到全開,整個窗戶都利用到了,不若我們現今常見的鋁窗,窗戶開最大也只能利用到一半(除非拆窗戶)。另外窄小的窗戶或許與他面向東北季風方向有關,新竹可怕的是風,不是雨,故窄窄的窗戶可防風,雨不用太在意,小小的窗簷即可(純屬推測)。

目光往房屋的側面,找到了它特別的窗戶。上方遮雨的窗簷與下方的窗台都是小小的、三角形,窗戶則是窄窄高高。這種窗戶,在竹東還沒找到相同的。就建築語言而言(老師講的),這種窗戶是Art Deco的樣式,以幾何圖案建構出窗戶獨特的外觀,隱含有對未來的憧憬(三0、四0年代很流行)。而就實用面而言,可別以為窄窄的窗戶就失去了身為「窗戶」的用途而只有裝飾之嫌囉。看看那外推的窗戶,可以推到全開,整個窗戶都利用到了,不若我們現今常見的鋁窗,窗戶開最大也只能利用到一半(除非拆窗戶)。另外窄小的窗戶或許與他面向東北季風方向有關,新竹可怕的是風,不是雨,故窄窄的窗戶可防風,雨不用太在意,小小的窗簷即可(純屬推測)。

沿著三角形窗戶再往後,可以見到房屋的側面。有沒有看到二樓座小小的花圃啊(藥房招牌右邊)?花圃很適合這種在這種房屋使用,三扇窗戶打開都能看到花草。這裡並沒有都市中對空間的極度渴求,非要把陽台打掉以增加使用坪數,外面得再用採光罩圍起來當作自己的領域,花圃還是應該以本來的面貌和功能才適合。

那麼該怎麼殺死一棟房子呢?最快的方式就是用燒的、用拆的,然而不想犯法又請不起怪手的人該怎麼辦。這裡有一個生不如死的殺法:或許大家都注意到了,照片中毫不遮掩、外露的空調系統加上便利商店的招牌,像把利刃加上幾隻吸血蟲般插入、依附在房屋身上,原本美麗的房屋於是變得庸俗起來。這種殺死房屋的方式倒是比較不花成本。

7-ELEVEN的招牌怎樣也無法不去注視!那是用強烈對比色組合而成的符號,要我們在街上遠遠就能看見。這種強烈對比色調的招牌搭在這傳統又色調柔和的房子,本身就極度的矛盾與衝突,再加上7-ELEVEN代表的是取代傳統雜貨店的現代化超商,背後的符號就更有代表意義了。

我們的街道上充斥著太多紅、綠、黃、白等等招牌,加上強力的燈光,在自己還來不及抗拒就已經映入眼中。這些太強的顏色,或多或少影響著每個(被動的)觀看者的心理,使人變得暴戾起來(參考色彩心理學),所以也別將社會上太多衝突的根源全怪到教育、執法之上,街道也創造了很好的環境。

磨石子的感覺

一棟紅磚與磨石子的房屋,在一些比較有歷史的街道上其實只能算普通。但是每一棟各自隱含的意象可就豐富了。

先看看這棟,在許多老街上都很容易找到,但在竹東可就不多。我想是因為他隔壁(右邊)的那些相同式樣的都被打掉了。留下斷垣殘壁讓人回想這排房子以前生意興隆時候的模樣。樓上的拱形窗戶換成了鋁窗?這....真是一種很奇怪的搭配,儘管因為窗戶色調較暗不會那麼顯眼,但仍然很難想像兩種密度與強度不同的拱窗與鋁窗有辦法密切的結合。

磨石子的房子看起來其實很有味道,大概是他不若貼磁磚的樓房般亮眼,也不會因那反射的光亮給人不舒服。現在興建的許多房子外觀都貼上磁磚,大家以為,貼上磁磚房子看起來比較新,可以不用常保養。實際上卻不然,常可見許多貼上磁磚的房屋,外觀隨著時間而變暗,磁磚沾上一層薄薄的灰色。不然就是因為施工因素或潮濕,磁磚剝落,缺了一角也不好看。

磨石子反而比較適合台灣(除非是東部),西部地區空氣這麼糟,磨石子外觀上比較不會髒,現在的色彩選擇也很豐富。若是因為比較氣派而選擇貼磁磚,或許日後清潔磁磚將更麻煩。但是一棟十層樓以上的大樓外觀用洗石子好像也怪怪的。至於國外民房似乎是以粉刷的外牆或木屋較多。

向外擴張的醜陋

沒有亮的刺眼的防盜鐵窗,使用暗色或與房子同色的鐵窗;沒有爭著向馬路生長的醒目招牌,只看到有造型、不用燈光照明的小小招牌(右側紅色招牌);沒有路邊停的滿滿私人轎車,或是拿出盆栽用力的佔據馬路地盤,只有各自打掃整潔的門面;當然,也還是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佔據天空亂拉的纜線、與房子無法配合的廉價窗(遮雨)簷和加蓋頂樓。

這是竹東某一小巷子內的景色,由商店林立的主要馬路上轉個彎,就是不同的感覺。這些房子們所具備的元素其實都再簡單不過,只要腦子裡除去佔位子的邪念即可。想像沒有鐵窗、沒有亂停車、沒有醒目招牌、沒有路霸盆栽圍欄的景象,或許在一些管理良好的社區可以見到,但社區畢竟一般人不會進去。此外,照片中的這排房子還有一優於社區的地方,那就是每棟有自己的風格,且各自的風格在整體中不顯得太奇怪。若是在社區裡可能大家會覺得這裡的房子很單調。

要把家裡面整理的乾淨漂亮很容易,獨善其身每個人都做的到,但是與整個外在環境的門面是否協調美觀,這就常常被許多人忽略。希望各位讀者心中能夠稍微建立一些,自己其實對環境負有責任的想法。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並不止是自己鐵門內的那三房兩廳,「鐵門」外的環境同樣重要。

連續幾個禮拜,講了許多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不知道是否多少引發各位些許興趣?若是想到竹東一遊,外縣市朋友們強烈建議由新竹站搭乘內灣線火車到竹東(新竹縣市的就自己過來吧),體驗一下與想像中不同的新竹景色。若是想參觀照片中的房子,筆者很願意帶領各位親自探訪一番。歡迎報名。個人願意熱誠招待。

下週,番外篇!建築攝影介紹。

(原作於2000年11月)

沒有留言: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