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5

《后來的事》

主角代助不是個受人喜歡的角色,對家人不關心,靠著父兄的接濟終日無所事事,對社會毫無貢獻,更擅長消極的心理推演把煩惱與衝突排除於身外。與太宰治作品中主角外放的無賴不同,代助是內斂的無賴,大體對社會無害的,不在經濟上傷害別人,無關痛癢的話題也可以談得來,但對代助太認真的人總會碰壁。不知這是否反映寫作當時,日本對於自己所處國際地位感到悲觀並對貢獻自己感到消極的時代背景?



后來的事說的是故友平岡在外闖蕩三年失敗回到東京之後的事情,這是上半場的主題。儘管對於情愛的部份只有點到為止,愛慕與思念的陳述比起現代的作品可說是輕淡無味。但對於描述代助的心理層面,不得不說夏目漱石極為擅長,他把外在上無關緊要的心理運作化為文字,也就是這些得過且過的小事情讓代助有了個性。

雖然個性不討喜處世又不積極,以現代人來看根本是個宅男,但他也有他的想法,那就是對三千代的情感。推動著他脫離日常生活往前進的,就是對三千代的關心,加上內部家族經濟壓力需要聯姻,更加速決定代助的命運。

當骰子擲出的瞬間,整部作品讀來一併改變了節奏,由原本以代助為圓心,擴散到居家、幫傭、家父兄嫂與舊識的小圈圈,擴大到市區的交通路線、街景、職場與社會地位等。代助心中自己保持的和諧已經被感情所衝擊,以無法採取他所認為的自然態度。在遵從社會觀點與順從自己內心這兩條路之間,只有一個選擇,也就是鮮紅。

與《我是貓》的主人苦沙彌不同,代助在金錢上受制於父兄,儘管生性豁達但稱不上幽默,生活中仍有些小煩惱,以他的學識與機智總能輕鬆化解。直到心中出現真正重要的事情,在那個時代可說是禁忌的感情,夏目漱石寫來情感含蓄,無太多內心戲式的情感起伏,主要著墨在代助對三千代經濟上的掛念,如何散步排解思念之情,與想念時對如何碰面的安排等外在表現。這讓讀者可與代助保持些距離(也因此網友們好像都不喜歡這傢伙的個性),思考自己若是代助的話應該如何行動。會覺得若考慮聽從父兄的建議跟著地主女兒結婚,以換取日後的生活安穩,就像考慮職業的時候選擇類似公務員這樣的行業。但我相信每個赤子心中所想像的職業不會是這樣的,是社會化之後大家趨吉避凶自然如此,忠於自己室值得尊敬的。

當然我並不是那麼熟悉那個年代,或許作者也想暗示大家日本(或日本文學)應該先放下國際觀感或國際地位的追求,忘記輩份(父兄)這類封建時代的觀念,專心走自己的路。

沒有留言: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