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7

法國學運,世界是平的?

K跟我說「世界是平的,他早就看到了」,又說「在職場上就是要有競爭力」。除了讓他知道我想回家種田,我笑著不知如何回答。

所以我祝他有愉快的職場生涯!我相信,抱定的這樣的立場,K若是活在法國,一定可以在失業率達到高標的嚴苛環境下愉快生活,特別是法國最近通過一個新法案,鼓勵企業雇用年輕人,但可以在兩年內任意解雇他。我知道K是個很聰明的人,知道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或許他還會讓他的競爭者倍感壓力吧!因為他領悟到這是個殘酷又競爭的世界。

但是,如果K生活在一個老爸有卡債的家庭呢?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辦法一邊工作養家一邊培養他的競爭力,例如學歷或工作專業?或是在一般的家庭中,他有沒有辦法在年輕的時候跟那些羨慕的人一樣可以出國留學?如果世界已經是平的,貧困家庭的下一代應該跟有錢人一樣有很好的出路。

法國這個新法案的通過,難以撼動K這樣的人吧!《世界是平的》這本書叫我們成為無法被取代的人,參加學運上百萬人顯然沒讀過這本在台灣的賣座書籍,讀完之後我們彷彿是管理學的趨勢專家,知道什麼都可以外包,因為還有千百個第三世界的優秀人才等著取代這個位置,因為想得到的都是可以被取代的。卻沒想到自己終究像是如來佛掌中的孫悟空,想盡量翻,卻還是雇主眼中的可替代品,所以企業主們很愛推薦這本書,員工被外包的話送這本書給他當禮物剛好,你看他們怎麼說


這是比爾蓋茲已經推薦過N遍的一本書。他說,這是一本所有決策者、企業員工都必須讀的一本書。

《BusinessWeek》說,所有的MBA都在讀《世界是平的》。《財星》雜誌說,全美國的州長、國會議員都在談《世界是平的》。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建議,進職場前應該先讀《世界是平的》。有的商學院甚至要新生來報到前就先把《世界是平的》讀過。


別問我感情、友誼這些形而上的領域是否會被外包,將來會有人專門出書擺在書店非文學類的顯眼處告訴我們這些故事的。我只知道當這個社會鼓勵競爭,而你也認同競爭,就請別期待我會像我們的上一輩那樣善良、踏實又敦厚。當你想跟我聊天的時候,或許我正在翻著最新一期的商業雜誌,嘲笑著你這個知識落伍的人(更可笑的是那是一本一堆人都在看的雜誌)。

有關法國學運,附上苦勞網的一篇評論。其他資料,請見我的網摘


賣不成的青年
■苦勞論壇2006/03/20
◎作者:關越

連續兩週藍綠陣營的輪番出隊上街,燒出心中的共鳴嗎?還是化為冒著嫌惡死氣的地上唾沫。那股子死氣,襲捲城市街道,甚至不放過青春肉體。青春,成為一種詛咒。有時,標誌著鮮豔肉體,讓老饕們揉捏採食;有時,活力成為折磨,當青春正綻卻成勞動力市場上求售無門的存貨敝屣。詛咒也講求全球化經營,勢力直逼歐陸大地。法國失業率9%,如果你是30歲以下,就達18%;25歲以下又住在某些貧困郊區,高達40%。青年們得平均熬個8~10個年頭,方能謀得穩定工作。一心圖個小中階主管嗎,卻是時不我予,若於1970年代,30至35歲者有70% 升為管理階層,而今只剩54%。

  「我的志願」,依稀想起有小如的當老師,大寶要當醫生,小志開飛機的夢想。漸長,敬佩居禮夫人、想著歷史風流人物,更想走萬里路。蔓延十餘年的零零碎碎,有個專家寫出「青年的四個大夢」,幫懵懂的青年們做總結、立大志。第一個夢,是對自身的期許,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呢?第二個夢,是找到良師益友;第三個夢,則是確立終身志業,而後與第四個夢愛相隨。如此的自然,理所當然,讓十餘年學習的路上有目標,讓自我的人生有期許。帶著「國家未來棟樑,社會新希望」的稱呼,想著摩拳擦掌,於社會一展所長。

  當國家棟樑一根根的晾在路旁,社會希望漸漸感到人生無望,人們怎能不懷疑這國家、這體制是腐朽、是不良。怎能不清醒,原來「小學生」不過是初級原料,「高中生」則是中間製品,而「大學生」則是等待出廠的完貨。在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的貪婪弊病中,如同成堆的美好水果拋入海中,青年製品與商品經歷相似市場命運。但,意識是一種詛咒!手機袋,沒有大夢,無法感受理想喪失的痛;不會餓;更不會如同人類,一直處於被僱用 ─ 是否遭到解雇 ─ 再僱用,始終追求買家的輪迴焦慮。

  從青年到成人的合諧秩序,崩毀了;滿腔熱血被封凍,社會再難宣稱合理,無法要求個人奮發上進。青年失業,成為首要政治問題。法國總理Dominique de Villepin為打低青年失業率,提出新勞動法,鼓勵就業,方法是讓雇主可以無需理由任意解雇26歲以下,剛開始工作2年內的青年。

  150萬人上街示威,包括60萬大學生與高中生,3分之2的大學停課,68%的人民反對。因為去年法國企業的利潤破紀錄的增加30%,卻一味要求降低勞動力成本;因為這將創造出一個「任人處置的世代」(a generation of disposable workers);因為這剝奪了百年來勞動者奮力爭取的平等權益。

  為了暫時消解青年的火氣,總理籌劃「廉價青年大拍賣」的活動。然這群人類世界的存貨啊,卻不像可以大量生產、伺機囤積、甚至大舉銷毀的貨品,他們是勞動力後備軍,是擔憂的不定時炸彈,卻也是革命若起的軍火庫。


所以我們會聽到部分沒有卡債問題的人說「卡奴是自作自受,無須同情」!銀行行銷、商家的誘惑、政府放任的政策並不邪惡,邪惡的是持卡人不斷刷卡享樂的過程與逃避債務的無能。這些資本主義時代達爾文的信徒,信奉著物競天擇的定律,踩著無數人往上爬的同時,竟是不斷的提供能量,成全了這個巨大吃人機器的運作。

2006-03-21

沒有留言: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