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6

《波麗士大人》沒有演出來的部分

上上週《波麗士大人》不拖泥帶水地把劇情推向完結篇。不見飛車子彈滿天飛,沒有正邪在劇情最高潮的時候大幹一場,全然不是常見的好萊塢警匪片典型。甚至比近來的將衝突提升至內心層次的港片如《無間道》、《黑社會》更高一層,結局並不是某個人達到了目的,或是某個人得以繼續生存下去。片中最後多方駁火後並沒有證明或改變什麼,像陣驟雨,雨後街道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雖然個性不同,當劉漢強與林俊維還是小警察的時候,編劇就已經表達出基層員警的身份,能做的事情極為有限。即使日後他們成為警官,面對龐大的犯罪集團甚至民意代表,也偶爾難以施展。他們可能破了幾個案子,然而面對龐大複雜的共犯結構,只更加深心中的無力感。

日前洽好讀到了另一個政治是可能的嗎?的介紹,其中有一段頗能與《波麗士大人》想要表達的接近,摘錄如下

政治人物需要錢來選舉,企業需要政治人物來協助,這些糾纏共生的關係,逐漸在台灣社會曝光,從前我擔心的是民眾不知道真相,如今擔心的卻是民眾知道真相,卻覺得沒什麼不對,因為反正「天下的烏鴉都一般黑」!當民眾普遍對政治產生不信任時,會覺得這個社會與政治都無法改變,形成一種犬儒與保守心態,這樣發展下去,下一代的年輕人當然對政治更形冷漠。


《波麗士大人》含蓄的演出了地方派系、黑道與公機關盤根錯節的糾葛,本劇並不怕大家知道這些現實面,若真要繼續寫下去,只要把社會新聞拿出來抄,大概可以拍成本土連續劇或藍色蜘蛛網一樣上千集的內容。但那些骯髒的勾當不是重點,腐敗的環境自然會長出蟲來,至於生出幾隻蟲根本不重要,有很會抓蟲的警察沒有用,只有把環境整頓好才能治本。

就我看來,林俊維才是第一主角,他從家庭、感情、堂哥與工作有太多的掙扎與矛盾,這種壓抑的角色魅力無窮,可盡情揮灑。相對的劉漢強個性較單一,卻最容易受到觀眾情感投射,因為每個人的心裡都期待有這樣的好警察(或好人),願意為了公平正義奮不顧身。儘管劉漢強看到的只是正義的碎片,但鼓舞周遭人群的正面力量,正是這個社會所渴望的。劉警官是為了鼓舞人心也是為了體驗挫折而創造的角色,挫折是他的必須經歷悲劇性的宿命,話說回來,劇中哪個警察沒有殘缺呢?在這個真實寓言裡,主角得要奮不顧身,遍體麟傷地證明只靠幾個好警察是不夠的。

在某一篇文章上讀到過,王小隸導演認為他在導戲就是一種社會運動。我的影響力沒那麼大,身為部落客就得在blog上面發揮小小的影響力。要讓世界變得更好,不能毫無行動,幸運的是我們不像波麗士大人們需要擔負生命安全的風險來讓世界更好,只要相信這世界還是有堅持理想的傻子,支持他們,別認為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爛(最好移民算了)。這個世界上好人很多,只是分散在各個角落,對於公平正義的支持並沒有那麼困難,改變都是由細微之處開始,最簡單的就由消費做起,不支持製造污染或是惡劣僱用關係的企業,不到占用騎樓的商家光顧,不投票給維護既得利益的政黨與政商利益關係複雜的候選人(所以目前支持的還是綠黨)...... 就因為正義是普世價值,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支持本片的觀眾,除了期待本劇可以在金鐘獎大放光芒繼續發揮影響力之外,也互相提醒彼此不要漠然,別忘記每個可能改變世界的微小力量。

最後,最喜歡的角色還是潘士淵,那種壓抑與軟弱中的堅強演得太棒了!果然是才子啊!

沒有留言: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