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6

轉貼:自欺欺人的選後改革與反省

■苦勞評論2005/12/01

每次選戰打得彼此滿身屎尿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個口號:「對方選輸後才會反省,我們勝選才能改革。」這種號召選民用一張張選票,給平時「沒它辦法」的政黨「教訓」的快感,讓選民一躍成為決定台灣一切的主人翁,幾次搞下來,難道沒人覺得這裡面有高度的欺騙性嗎?

選輸後就會反省,早就該是一個被唾棄的命題。國民黨2000年丟掉政權,這是自1949年逃來台灣以來,最嚴重的失敗,五年過去,國民黨有多少「反省」?民進黨去年立委大選原本想挾著總統勝選喊出泛綠過半,結果以「維持現狀」收場,公開承認失敗,但一年來泛綠又哪裡反省過?

總得先探討「反省」的標的,才能談是不是要人選輸吧。過去選舉高舉的改革進步與保守顢頇、民主與權威、統與獨、清廉與貪污,已經成為一種相互攻訐的口號,沒有具體的內容,改革沒有藍圖、民主沒有實現的管道、統獨沒有政策辯詰、清廉也不用釐清與財閥與地方派系的關係,一切都只剩下便於操作卻又無從檢證的口號,當所有政黨都可以簡便的操作這些口號來形塑認同時,改革與保守……等等訴求之間的界線模糊了,誰執政、誰下台,有何影響?下台要反省什麼?執政要改革什麼?都只成為一種選舉一時輸贏的策略性思考而已。

這幾個月吵得沸沸揚揚的高捷案,讓揭弊已經成為藍綠都能簡便操作的手段,而如何改弊,卻被「誰執政」的命題給簡化掉了。國民黨只爆料,對於問題的核心,也就是外勞引進的缺失、相關法令的修正,卻一點都沒有著墨,民進黨政府也樂得只針對「雇主」的利益對3K外勞、外籍看護工進行開放。就算民進黨縣市長選舉大敗,實在看不出來在這個部分會反省出什麼東西出來。

揭弊固然重要,但絕不是台灣人民公共參與的全部,但每場選舉卻被政客操弄成只集中炒作幾個議題,這幾個議題又集中在某幾個面向,這種生態,選民真的還是主人嗎?

這不僅只有選舉時期才發生的事情,以台灣來看,已經不是選民「選舉為主、選後為奴」,台灣年年選舉造成一場選完藍綠就直接換裝演下一場,時時都為了下一場換幕高潮營造一波波選舉議題。

無時不刻都在選舉的結果,在被操作出來的選舉議題下,每個公民,都被制約成強迫表態的選民,還讓相互取暖的支持者產生一種「我們這裡還是比較值得期待」的自我麻痺幻覺。這真是奇怪了,每個公共議題被切割、侷限,一旦有幸能上升成選舉議題而上得了?面,除了因藍綠對立的操弄而被糟蹋,更常常被隨即而起的後浪淹沒,到底藍綠哪一點值得「期待」?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選舉口號,卻甘心用「期待」等溫情攻勢幫政客騙票,難道不是惡鬥的共謀者?

以樂生院保留的議題為例,牽涉泛綠執政的中央及北縣政府,和國民黨執政的北市政府。如此基本的人權議題,卻因為不是選舉話題,甚至因為可能延宕捷運完工時程影響選票,從來不被重視。樂生院民的抗爭從2004年的總統大選開始,經歷2004年立委選舉、2005年國大選舉,一直到這次的2005年縣市長選舉,藍綠互有勝敗,該「期待」那一個政黨曾經針對樂生院這個從來不是選舉議題的事情,開過支票、做出反省?

因為改革進步與保守顢頇、民主與權威、統與獨、清廉與貪污,沒有具體的內容,政客才能便利的取拾套用,繼續煞有其事地在演出各種廝殺的劇碼,繼續聚斂資源、消費各種認同。如果清廉不需要釐清自己的政商網絡,不需要提出對財閥剝削人民財富的態度與作為,那麼清廉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沒有具體的兩岸政策與國家發展策略能提供人民抉擇,那統獨又是什麼?如果沒有國家發展的願景,那進步與改革又是什麼?

別期待越來越形式的選舉及越來越空洞的選舉口號。每個人都該舉出幾項自己關注的公共議題,拿出來檢驗縣市長選舉過後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明顯不會,就別對自己手上的選票膨風。或許可以去參與每週日舉行的777不滿足行動,與大家一起找改變的出路,或許也能在煽色腥的媒體縫隙中,注意自己關注議題的社運團體訴求,不論同不同意,在任何地方表達自己的看法,說服人或被人說服,發揮由下而上的集體力量。至少讓類似泛紫聯盟跳離選舉邏輯,「選後發動連串行動,要全民一起『讓阿扁總統好好反省!』」的豪語有實現的空間。台灣的選民得選擇作個真正的公民,扭轉選舉決定一切的困境。

文章來源:苦勞網

2005-12-03

沒有留言: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