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對我滿無聊的
駱以軍是30~40歲這一世代受矚目的國內小說家,翻閱了壹週刊那些吸引人的圖片與文字之後,偶爾會注意他在雜誌最末的專欄,我還記得他描寫他原先居住處因為搬離,無人居住被原生植物佔據的那一段,彷彿自己掉入熱帶叢林,被蜘蛛、青蛙、蕨類、各種顏色的蕈類包圍,只聞到甜膩的腐敗氣味;也看過他的專訪,提到他怎麼在對抗憂鬱症的過程中持續的創作;當然也看了不少人對他文章的推薦。於是選了這本他最新的作品來看,讀完之後,才發現這本小說滿無聊的。
當然這是我的主觀想法,就跟這位作者用主觀的角度來「創造」這位次子,並且在文中持續的回憶他那位偏執、燥鬱、可笑的父親一樣的「主觀」。以小說形式的家族史而言,這本書可說水準不差。偏偏我第一次讀駱以軍的文章,對他以往的創作思路與內心世界不瞭解,導致我對這位大叔的年輕事蹟沒興趣啊,他的學生時代、孩提時代怎樣,對我都是遙遠的事情,也可能是我本身不是小說家吧,小說家描寫自己面對周遭種種的內心世界,也令我難以共鳴。
另一個很難以苟同的是小說家次子開始回憶的的時代是台灣遭到中共轟炸之後的五十年後,那些想像請恕我也難以苟同,我還沒悲觀到這種程度。虛幻的次子在五十年後回憶現在,那些「回憶」其實是「當下」啊,我對於文中提到的「回憶」(也就是現在21世紀初),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我就是活在這個時代啊,那些建築、風景、新聞我還記憶猶新。所以,在他的所謂回憶之中,我沒看見不可逆的洪流、景物竟連一絲褪色與斑駁都沒有。或許他不應該以小說的形式出現,每一章節之間沒有連貫,找不到一個完整的主軸把那些瑣碎的事件串聯,整本書讀下來真覺得是一個碎碎唸的叔叔在喃喃自語,既不是映照自己的時光機又未找到對主角足夠的認同感,我只是在80%的不耐與20%欣賞之中勉強把他讀完。
以我自身的經驗,建議要讀這本小說之前,還是先讀過駱以軍的其他作品,對作者有更多瞭解之後會更容易進入他這本小說的內心自白之中,我就是功課沒做夠啊!或是,也可以選擇五十年後回頭來讀這本小說家的個人回憶。
2006-04-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