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9

2010金馬影展─《如果我想吹口哨》


服刑期滿前的倒數計時、獄友的暴力挑釁、棄養多年的母親忽然出現要帶走相依為命的弟弟......結合多個衝突元素的劇情設定,實際拍攝起來會讓想看戲劇張力的人感到些許失望。因為本片想表達的是羅馬尼亞的社會現況,如社會治安與父母需要到西歐賺錢帶來的家庭教育問題等。導演的上部影片《四月三週又兩天》就是想帶出羅馬尼亞在共產統治非法墮胎的現象。

片中對於衝突的處理畢竟太少,獄友的挑釁未見對青年造成什麼影響。母親造成的傷痕僅在幾幕與母親的對白中出現,對弟弟的關愛之情也僅用言語帶過。決定捨棄一切達成目的的心理變化更是太突兀,沒有計畫、沒有焦慮也沒有壓抑。典獄長與獄警的表現很呆,不過這或許比較真實。當然不是動作片,畢竟不是洶湧的監獄風雲;也不是劇情片,因為內心的描述與劇情張力的鋪陳不夠。比較說得通的還是導演一向關注的社會現狀吧!



有幾幕對母親的埋怨應該是主要的癥結,父親住院中,或許母親不得不四處尋找經濟來源對主角疏於照顧。最後一次面談,談到弟弟的未來,青年與母親起了衝突,母親賞了好幾個耳光,青年揚言殺了她。對母親的恨意,就是對社會的恨意。只想談個戀愛,寧願與其他獄友混在一起,對出獄後毫無打算,對於社會並無特別希望或想法。

粗顆粒畫質拍攝,更添加寫實感。最後青年終究是拋棄一切,若是沒有弟弟,他或許根本無處可去,也不知為誰活著。他只想要被愛,想要愛人,於是他不顧一切想要的做的,就是帶著心儀的對象(是到監獄作問卷調查的女學生or社工)到街上喝杯咖啡並要求一個吻。

沒有留言: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